<thead id="d1v7d"></thead>
<menuitem id="d1v7d"><video id="d1v7d"></video></menuitem>
<var id="d1v7d"></var>
<var id="d1v7d"></var><var id="d1v7d"></var>
<cite id="d1v7d"></cite> <var id="d1v7d"></var>
<var id="d1v7d"></var>
<cite id="d1v7d"></cite>
當前位置:首頁 > 學術交流 > 老 · 房子
老?房子|越秀山林藏閨秀——廣州仲元圖書館賞析
發表日期:2017/7/11 11:36:04
2015-08-28 【原創】孫海剛 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

???點擊上方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關注我們



本期導語

每一個城市總有些不引人注目的好地方,廣州亦是如此。那座風景秀麗的越秀山,一直都是廣州著名的人文勝地,越王古臺、鎮海層樓、五羊石像、明代城墻等眾多歷史古跡皆布于此。只是,在山林深處、曲徑之間,卻還藏身著一棟重要的民國建筑——仲元圖書館,其莊重的姿態、內斂的格調、華麗的風格、精美的裝飾,無不透露出大家閨秀般的優雅與氣質,分外幽美與雅靜。

仲元圖書館堪為廣州的文淵閣,這是廣州存少有的青磚立面的“中國固有式”風格民國建筑。近百年來,其歷經風云變幻、世事滄桑,雖未廣受矚目,卻始終見證著羊城廣州的時代變遷。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仲元圖書館,一起揭開她的民國面紗,探尋她的前世今生。

本文已通過原創作者孫海剛授權

文章作者享有版和最終解釋權,轉載請備注


仲 元 圖 書 館 :為 了 忘 卻 的 紀 念


在廣州,遍布著眾多與“仲元”相關的地點,如鄧仲元墓、仲元實驗學校、仲元中學、仲元圖書館等。甚至放眼廣東,也有不少仲元中學存在。“仲元”,何許人也?為何廣州廣東等地都在隆重的紀念他?在賞析仲元圖書館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仲元”這位傳奇人物的崢嶸往事。


丨圖1丨仲元圖書館

傳奇革命將領——鄧仲元

仲元圖書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區越秀山鎮海路。仲元圖書館的由來,緣于民國時期一位舉足輕重的革命將領——鄧仲元


丨圖2丨鄧仲元像


少年壯志

清末民初的廣州城,烽火紛飛,豪杰群起,廣州成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鄧仲元即在這樣一個亂世中脫穎而出。鄧仲元,又名鄧鏗,粵軍第一師師長。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生于廣東梅縣,7歲隨父親經商。少年時入讀廣東將弁學堂,并秘密加入同盟會。宣統二年加入廣州新軍,參加黃花崗起義,從此步入長達十多年的戎馬生涯。

軍界輝煌

在廣東軍界中,鄧仲元稱得上是舉足輕重的人物。1914年,鄧仲元追隨孫中山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任軍務部副部長。從此之后,鄧仲元一直是孫中山手中一顆得力的棋子,在討袁(世凱)驅龍(濟光)、護法援閩等戰事中打了無數硬仗。在當時,鄧仲元與朱執信、廖仲愷被同視為孫中山的股肱心腹,孫中山在軍事活動上已經到了缺鄧仲元不可的地步。


丨圖3丨鄧仲元雕像

巨星隕落

1917年,粵軍成立,鄧仲元任粵軍總部參謀長。1920年,鄧仲元被任命為第一師師長,在軍中威望極高。1922年3月21日,鄧仲元在廣州大沙頭廣九車站,遭陳炯明部屬暗殺,終年36歲,從此一顆閃耀的軍事明星隕落在嶺南大地。


丨圖4丨鄧仲元之墓



丨圖5丨鄧仲元墓之碑亭

建館紀念

鄧仲元遇刺后,葬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之側。孫中山痛失良將,他以大總統的名義追贈其為陸軍上將。孫中山在唁電上說,鄧仲元“平日忠于國事,勇于奮斗……壯年遽殞,不止粵中惜此人才也”。鄧仲元之死在廣東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許多城市都有悼念活動,為紀念鄧仲元,廣州陸續修建了鄧仲元墓、仲元中學,以及這棟莊重典雅的仲元圖書館。

1927年國民黨元老李濟深提議創建仲元圖書館,邀請廣東建筑師楊錫宗擔任設計。建筑選址在廣州城北的越秀山。


丨圖6丨仲元圖書館區位鳥瞰圖(民國時期)


仲 元 圖 書 館 的 締 造 者


作為近現代意義上的廣州城市面貌,主要是在上世紀的民國時期奠定的。在眾多的奠基者中,有一位建筑設計師不應該被遺忘,他就是仲元圖書館的締造者,一位傳奇的建筑師——楊錫宗


丨圖7丨楊錫宗


?楊錫宗——為近代廣州城建作出卓越貢獻

楊錫宗是民國時期非常有名的嶺南建筑師,他

先后為廣州市設計過多座里程碑式的建筑物,如十九路軍墓園和七十二烈士墓園、廣州市第一座公園(今稱人民公園)、“嘉南堂”(廣州最早的一組商用高層建筑,在人民南路與西濠口的交界處,人們熟悉的新亞大酒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商務印書館廣州分館(今北京路科技書店、仲元圖書館(今廣州越秀山上的廣州美術館)、中山大學石牌校區部分建筑(今華南理工大學與華南農業大學)等。除此之外,楊錫宗還主持規劃過模范住宅區和大學校園,可以說他的作品幾乎遍布廣州的各個角落并遠及漳州、汕頭等地。在近現代廣州城建史上,楊錫宗以作品數量多、類別廣、影響大而確立了自己的獨特傳奇地位。

少年留學

楊錫宗出生于1889年,廣東香山人,與孫中山是老鄉,早年就讀于廣州嶺南中學、清華學堂(今清華大學),后因母病南歸。1913年他途徑日本到美國留學時,被當地的政府建筑所吸引,本想攻讀經濟類科目,到了康奈爾大學后便改讀建筑系。在此期間,他跟呂彥直為同學,1918年學成回國返粵。

青年得志

1921年2月廣州建市,成立市政廳,廳長為孫中山之子孫科,有留美背景的孫科有意物色一班留學歐美的才俊執掌市政廳各局,身為老鄉的楊錫宗便被受邀到廣州市政廳工務局擔任技士,后任工務局代理局長。30歲出頭的楊錫宗意氣風發,敢作敢為,在當局唯才是舉、放手任用“洋海歸”這樣一種大環境下,開啟他的建筑設計生涯。

西式風格

楊錫宗在1921年為廣州設計了第一座公園——“廣州市第一公園”(今人民公園),之后還設計了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十九路軍墓園等紀念建筑。所有他在該時期設計的公園、墓園等皆采用他在美國留學所學的西方古典主義設計手法。同時他還率先引進歐美高層建筑的設計理念,在廣州西堤一帶設計了廣州市最早的一組商用高層建筑“嘉南堂”,設計手法同樣為西方古典范式


丨圖8丨民國時期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丨圖9丨民國時期位于長堤上的嘉南堂

“中國固有式”風格

楊錫宗在南京中山陵和廣州中山紀念堂設計競賽落選之后,其受政府推崇的“中國固有式”( 中國民族古典建筑風格)的引導,設計風格開始從純西式向中國固有式轉變。

嶺南地區的1920-30年代屬于陳濟棠主粵時期,陳濟棠注重發展文化建設事業,陸續在廣州建設了一系列圖書館與學校等文教建筑。由于該時期廣東當局與南京國民政府分庭抗禮,爭奪國民黨正統地位,為配合廣東地方自治,廣東當局遂在嶺南地區大力推行復古運動,于是代表官方意識形態的“中國固有式”成為這一時期嶺南文教建筑的主要風格。在此背景下,1928年,楊錫宗應李濟深之邀,設計完成了“中國固有式風格”的仲元圖書館,實現了其個人“中國固有式”風格的建筑代表佳作。



仲 元 圖 書 館 的 建 筑 設 計 解 讀


仲元圖書館于1928年完成建筑設計方案,1929年動工,1930年建成。圖書館平面呈長方形,面闊約41米,進深約22米,建筑占地面積約253平方米,建筑面積約7600平方米,坐北朝南,高2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楊錫宗還在圖書館前設計了一西式門樓,門樓立柱采用水磨青磚砌建,門樓風格為西方巴洛克式。


丨圖10丨“中國固有式”風格——仲元圖書館


丨圖11丨西方巴洛克風格——仲元圖書館門樓

?中國固有式風格

仲元圖書館為典型的“中國固有式”風格,四周設圍廊,采用中國古典建筑的“副階周匝”樣式。建筑屋頂為直坡重檐廡殿頂,上施綠色琉璃瓦和綠色屋脊,檐角起翹,檐下有混凝土材料做成的仿木斗栱與額枋雀替等裝飾構件,并在額枋雀替上施加彩釉陶磚裝飾。建筑屋身為水磨青磚砌墻,花崗巖石墻腳,抱廈門廊,水刷石圓柱圍廊。臺基為完整的中國古典臺基造型,單層須彌座,花瓣柱頭。


丨圖12丨民國時期仲元圖書館


丨圖13丨民國時期仲元圖書館

楊錫宗采用西方學院派的構圖法則,對仲元圖書館立面比例進行了嚴格控制,并拋棄了中國傳統建筑屋頂大出檐的基本特征,采用直坡廡殿、淺出檐、檐角起翹、副階周匝的處理方式,頗有古希臘神廟建筑的古典主義特征,莊重典雅。


丨圖14丨中西合璧特征


丨圖15丨仲元圖書館立面示意圖


?建筑造型仿照北京故宮文淵閣

仲元圖書館作為文化建筑,兼藏書、閱覽等功能于一身,建筑造型仿效中國皇家藏書建筑——北京故宮皇家藏書樓文淵閣。

文淵閣是清代皇宮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用于專貯《四庫全書》。文淵閣建筑在紫禁城內屬形制較為特殊的皇家建筑,首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并前后出廊。文淵閣屋頂為黑色琉璃瓦綠剪邊歇山頂,柱及欄桿作深綠色,隔扇檻窗為黑色,黑色在五行當中喻水防火,額枋彩繪為青綠為主的蘇式彩畫,以冷色調為主,與紫禁城整體建筑群的紅黃暖色調大相徑庭,文淵閣成為紫禁城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丨圖16丨故宮文淵閣

仲元圖書館的立面設計仿照故宮文淵閣,立面材料沒有沿用民國普遍的紅磚,而是采用青磚砌筑,磨磚對縫,這在民國時期的嶺南“中國固有式”建筑中極為少見。使用青磚的目的在于體現圖書館避火防災、取吉避災的功能與用意。同時青磚綠瓦與灰柱石壁的通體冷色調處理又營造出建筑清冷厚重之感。


丨圖17丨仲元圖書館


丨圖18丨仲元圖書館的青磚立面


?采用象征羊城廣州的“五羊”作為建筑裝飾元素

仲元圖書館屋頂最特別之處在于仙人走獸的形式上,楊錫宗用象征廣州的五羊來代替傳統的仙人走獸,充滿創意,這是他“中國固有式”風格的一大廣州特色。


丨圖19丨五羊造型的屋頂仙人走獸

圖書館重檐屋頂均鋪綠色琉璃瓦,外檐裝飾有紅色三杪六鋪作斗栱與云紋墩,涂料飾面,形式規范,排布緊密。檐柱間有彩釉陶磚飾面的混凝土額枋、雀替裝飾構件,上面繪有彩畫,外檐額枋彩畫以冷色調的藍粉色為主,圖案仿清式和璽彩畫,特別注意的是雀替彩畫圖案為嶺南地區十分少用的蝙蝠圖案,寓意“萬福”。所有的彩釉陶磚彩畫圖案精細,色彩華麗,色澤清冷,使圖書館透出富麗厚重之感。



丨圖20丨斗栱、雀替、彩畫


丨圖21丨斗栱與彩畫


? 中西合璧的入口門廊造型

仲元圖書館首層面闊7間,明間最寬,盡間最窄,明間有出入口。在建筑入口處理上,楊錫宗以西方文藝復興晚期建筑特征為范式,采用學院派設計手法,將明間入口做成門廊,門廊以中國傳統建筑的抱廈為母題,單檐綠瓦歇山頂,外檐裝飾有紅色混凝土斗栱與藍粉色清式彩畫圖案的彩釉陶磚額枋,門廊形式仿效故宮琉璃門,中間開門,兩側為花崗巖影壁,壁身四框及四岔角刻有卷草紋,壁心中央盒子為豎向長窗,影壁基座為卷草紋飾的花崗巖須彌座。整個門廊比例均稱,構圖嚴謹,形式穩重,不僅成為聯系室內外的過渡空間,更強調了入口與屋身的主從關系,豐富了整體建筑立面層次,營造出中西合璧、莊重典雅的建筑形象。


丨圖22丨仲元圖書館門廊


丨圖23丨北京故宮琉璃門


今 天 的 仲 元 圖 書 館


仲元圖書館自建成以來,并未正式辦成圖書館對外開放。1957年,經廣州市市長朱光倡議,仲元圖書館正式作為廣州美術館并對外開放,這是中國最早成立的美術館之一。其功能一直使用至今。


丨圖24丨今天的仲元圖書館——廣州美術館

由于沒有像其他廣州民國建筑被空置保護,仲元圖書館在建國后一直作為美術館得以沿用,在發揮其功能性的同時也得到了持續維護,建筑保存狀況良好。雖然不像珠江新城的廣東省博物館那樣備受關注,但她幽靜的姿態卻很好的保留了那份歷史的滄桑感。

然而隨著珠江新城南中軸線廣州博物館新館、廣州美術館新館等館址的規劃,未來仲元圖書館的功能將可能再次發生變遷。仲元圖書館將何去何從?或許從她獨特的建筑本身我們可以找到答案。仲元圖書館與旁側的鎮海樓,一個見證了古代羊城變幻,一個歷經了近代廣州風云,優秀的建筑歷史價值使其具備成為歷史文化傳承的載體,也許讓這里成為弘揚廣州傳統文化的窗口就是仲元圖書館“表里如一”最好的生存之道。

“越秀山林藏閨秀”,這就是民國嶺南建筑中的大家閨秀——仲元圖書館。相信明天,她會繼續與廣州的文化脈搏同步,散發出依舊優雅的人文光彩。


本文編 輯:孫海剛、王霖、江雅幸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所有,轉載需保證內容完整且在顯著位置注明“轉自廣州市嶺南建筑研究中心(微信號:LARC_UPDS)”。



上一條:老.房子 | 呂彥直與中山紀念堂(下)
下一條:

馬上關注我們

Copyright ? 2016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09137434號

技術支持:廣州三五互聯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视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