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底,廣州市首條文物徑——北京路文物徑一期工程順利實施,目前文物徑二期工程正在推進中。通過介紹波士頓自由之路的成功經驗,結合我中心編制的北京路地區系列規劃中提出的文物徑規劃理念,以期對未來廣州文物徑體系建設有所借鑒。
【初識“文物徑”】
“文物徑”不是指一條專用的路徑,而是通過在原有道路上對景觀環境、慢行系統、標識系統等進行統一的規劃設計,在心理認知及視覺感官上突出文物徑與其他路徑的不同,為游人及市民提供一條方便快捷的了解歷史文化的游覽路徑。
1993年12月12日,香港新界元朗的屏山文物徑啟用,標志著香港首條文物徑的誕生,歷經20年發展,香港目前共發掘了屏山文物徑(圖1)、龍躍頭文物徑、中西區文物徑(中區線、上環線、西區及山頂線)、大潭水務文物徑、灣仔歷史文物徑、圣士提反書院文物徑共6條文物徑。文物徑有助于提高公眾對文物重要性的關注,是歷史保護的關鍵舉措。此外較出名的還有波士頓自由之路和德國漢諾威文物步行徑(圖2)。
圖1丨香港屏山文物徑
圖2丨德國漢諾威文物步行徑
【廣州首條文物徑:北京路文物徑】
2016年12月,廣州市首條文物徑——北京路文物徑一期工程順利實施完成,目前文物徑二期工程正在積極推進中。
2016年8月,北京路文化旅游區正式掛牌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廣東省首家全開放、全免費的國家級4A景區。文物徑目前作為景區特色設施之一,一方面有效串聯了北京路地區的文化旅游資源,另一方面促使廣府文化脈絡對游覽者的展現形式更加具象。如今漫步在北京路街頭,踏著這條紅色花崗巖鋪就的文物徑,廣州2200多年的歷史在眼前慢慢生動、清晰起來(圖3、4)。
圖3丨文物徑北起點:北京路步行街北入口
圖4丨文物徑南起點:北京路步行街南入口
?線路規劃:文物徑一期設于北京路中段,即目前人氣最旺的北京路步行街路段,長約500米。以北京路與中山五路交界處為起點,經過千年古道遺址、廣州市青年文化宮、越秀書院街、拱北樓遺址、白沙居、陳李濟,串聯起北京路中段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
?材質選擇:主要路徑依托現狀地面鋪裝,以暗紅色花崗巖為主,地面標識為銅質浮雕構件。
?分級標識:文物徑地面標識分為三級,“路口”對應“方形浮雕銅件”,“景點”對應“圓形浮雕銅件”,“路引”對應“路引浮雕銅件”。在北京路與中山五路、西湖路、惠福東路三個路口設“方形浮雕銅件”,該銅件標明了文物徑路線圖與北京路文化旅游區的范圍(圖5)。在文物徑一期的6個景點設“圓形浮雕銅件”,景點名稱和提煉簡介放在下方的石刻(圖6)。在文物徑沿線設置路引小銅件,引導游客到下一個景點(圖7)。
圖5丨方形浮雕銅件實景圖
圖6丨圓形浮雕銅件實景圖 圖7丨路引浮雕銅件實景圖
波士頓和廣州都是承載著重要歷史記憶的世界重要城市,自由之路和文物徑都是城市歷史的真實見證。今年4月,筆者隨我中心前往美國波士頓考察時有幸參觀了波士頓自由之路,由此產生了一系列與北京路文物徑的對比思考:
?基本建設和管理機構: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相結合才能發揮文物徑最大功效
波士頓自由之路:1958年,當波士頓開始全面保護與美國革命時代事件相關的16個重要歷史地點的時候,當地記者威廉斯科菲爾德提出,用一條步行道來連接這些地標。自由之路基金會1964年成立,是官方非盈利組織,負責推廣和保護自由之路。基金會提供各種教育項目、游客服務,有關自由之路和景點的信息,旅游小冊子及導游圖,保護歷史遺跡的募捐等。
圖8丨波士頓自由之路起點處的游客中心 圖9丨波士頓自由之路路線圖
北京路文物徑:2016年12月,北京路文物徑完成一期建設,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北京路文化旅游區的特色設施之一,目前由越秀區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負責管理。
思考:建設好文物徑的硬件設施是基礎,同時還要加大對文物徑的宣傳推廣和配套旅游服務力度,比如制作文物徑導游圖、沿途景點導覽等,才能真正擴大文物徑的影響力,發揮最大功效。盡快組織實施智慧旅游系統、旅游區標識系統、游客中心、策劃文化旅游活動等可落地、易實施、出效果的項目。同時,可以考慮成立國資公司或基金會負責文物徑日常的運營、保護和推廣。
?核心主題和路徑規劃:主題鮮明、路徑清晰、元素豐富才能達到最佳步行體驗
波士頓自由之路:以美國人民爭取獨立走向自由的這段歷史作為主題,起點始于美國最古老的波士頓公園,全長2.5英里(約4公里),將波士頓全部16處歷史文化遺跡像珍珠項鏈一般的串聯起來(圖8),線路蜿蜒曲折穿越整個老城區,適合一天時間游覽。自由之路的一部分已被列入較長的BostonHabor Walk,同時也是波士頓國家歷史公園(Boston National HistoricalPark)的一部分。自由之路雖然以人文作為參觀游覽主題,但是沿途大小各異的公園也為步行增添了親近自然的機會。
北京路文物徑:以廣府文化為主題,按照目前規劃方案,全長約5公里,以環路形式為主,在大約1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串聯起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的主要歷史文化遺跡(圖10)。一期以北京路步行街為載體,長度約500米,南北向呈一條直線,串聯了6處歷史文化遺跡。
圖10丨北京路文物徑規劃線路圖
思考:隨著廣州文物徑體系的不斷完善,北京路文物徑遠期應成為整個文物徑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目前北京路文物徑的路線規劃對于初次體驗的游客來說稍顯復雜,建議將文物徑策劃為若干條不同游覽主題的單線路徑,一方面主題鮮明線路簡潔,另一方面游客可根據個人愛好自由選擇。同時,通過整合文物徑沿線的商鋪、小吃店、老字號、書店、雕塑等多種商業文化資源以豐富步行體驗。
構想:①近遠期結合,多元主題文物徑。近期設置古代中軸文物徑和近代革命史跡文物徑2條不同主題的文物徑,串聯分散的歷史遺存,打造區域精品慢行旅游線路;遠期以北京路為核心,聯動西關、東山,新增4條不同主題的文物徑,包括宗教史跡文物徑、教育史跡文物徑、越秀山古跡文物徑、南關史跡文物徑。
②文物徑與公共交通設施緊密銜接。文物徑與碼頭、地鐵站和公交總站緊密銜接,便于市民、游客能通過不同交通工具到達,提高文物徑的識別度和使用效率。
?鋪裝形式和標識系統:強烈的視覺引導和便捷的日常維護均要兼顧
波士頓自由之路:結合人行步道設置了一條寬度約20-30公分的有紅色標記的路線,鋪裝形式不拘一格,以紅磚為主,局部地面用紅色油漆,路徑清晰而鮮明,且造價低、材料簡單、便于維護。自由之路的起點為游客服務中心,游客獲取地圖和獲取咨詢服務非常便利,沿途重要景點處設有直徑約60厘米的圓形浮雕銅件(圖11、12、13)。
圖11丨波士頓自由之路上的圓形銅件 圖12丨波士頓自由之路實景圖
圖13丨波士頓自由之路實景圖
圖14丨波士頓自由之路上的指示牌
圖15丨馬塞諸塞州議會大廈 圖16丨昆西市場
北京路文物徑:目前已經實施的文物徑一期并沒有重新做地面鋪裝,而是結合現有北京路步行街的花崗巖地磚,每隔一米埋置一個直徑約6厘米的圓形銅件。在線路的起點和終點,設置有大型長方形銅件標示文物徑的完整路線,在重要景點處設置有直徑約80厘米的圓形銅件。整條文物徑除起點、終點和重要景點處的銅件標識較為醒目,只鑲嵌了小型銅件的路段難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圖14、15、16、17)。
圖17丨局部利用現狀步行街地磚 圖18丨現狀步行街地磚與文物徑的關系
圖19丨嵌在現狀地磚上的圓形路引銅件 圖20丨圓形浮雕銅件與景點的對應關系
思考:文物徑的地面鋪裝形式對于游客的視覺引導至關重要,應當力求形式簡潔、色調鮮明、風格統一。鋪裝的具體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比如局部用地轉局部用涂料,降低成本和便于日常維護的同時,還可以豐富游客的步行體驗。浮雕標識的埋設不求密集但求清晰,真正起到明確的標識作用。同時圓形浮雕銅件尺寸不宜過小,顏色與地面也要有一定的區分度。
構想:對文物徑組成要素制定實施指引。借鑒國內外建設經驗,對標志牌、鋪地、雕塑、城市家具等構成文物徑的主要元素制定實施指引,遵循“體現嶺南特色、強烈的可識別性、與環境協調”三大設計原則。
?影響力與附加值:文物徑有望成為城市名片、文化地標和商業觸媒
波士頓自由之路:自由之路作為城市名片,是波士頓最著名而且最為獨特的景觀之一。經過幾十年發展,自由之路凝聚了波士頓人對于這座城市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榮耀和自豪之感,成為新英格蘭地區歷史經驗的符號,并成功地保護和傳承了美國革命故事和自由理念。同時,自由之路每年吸引世界各地超過三百萬游客,為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貢獻。
圖21丨波士頓自由之路官方網站
北京路文物徑:2016年底剛建成的北京路文物徑一期代表廣州名城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由于本身位于人流量較大、商業氛圍濃厚的北京路步行街,目前的影響力尚未體現。文物徑所帶來的潛在文化、精神、商業附加值,有待時間去進一步證明。
思考:文物徑看似簡單,但是它潛在的精神凝聚力和附加值不容小覷。把文物徑當作載體,講述廣州故事,凝聚廣州精神,讓文物徑真正成為游客喜聞樂見的獨特景觀和廣州市民深刻認同的文化圖騰。
【結 語】
嶺南中心和設計所作為在地規劃師,長期跟蹤北京路地區的規劃建設。2012-2014年編制的《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總體規劃》(2015年獲廣州市優秀城鄉規劃設計項目一等獎)結合北京路地區歷史文化要素分布特征,首次提出了“文物徑”的思路與想法,并在后續編制的《北京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和《北京路文化核心區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將文物徑的規劃構想不斷落實。
廣州是世界粵文化的中心地,北京路地區濃縮了廣州兩千多年來不斷代、不遷址的歷史底蘊。作為名城保護的愛好者和踐行者,我們期待廣州的文物徑真正成為一條激活歷史城區的活力徑,成為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影響力的文化名片!
圖22丨《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總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