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時間:民國時期
建造地點:廣州市荔灣區芳村大道東48號
建 造 商:(美)伯捷洋行
渣甸倉舊址建于1913 年(民國2 年),是英國怡和洋行(又叫渣甸洋行)在廣州開辦的碼頭和倉庫。占地面積約13.7 萬平方米,主要用以儲存糧食、日用百貨與五金類商品。抗日戰爭時期,該倉庫被日軍占領,用作儲存日本軍用物資。1950 年被廣州市軍管會接管,現為廣東省糧油儲運公司第一倉庫。2008 年,被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嶺南早期大跨度鋼屋架結構的典型代表
渣甸倉舊址的選址充分結合了自身功能需求,其地勢較高,可避免積水侵襲,又東臨珠江后航道,水運十分便捷。舊址現保存有6 座倉庫和1 座臨江碼頭。6 座倉庫均坐西朝東,為聯排式的一層建筑,倉庫山墻均用紅磚砌筑,內部不設柱子,山墻承重,空間寬敞,有利于物資儲存與搬運。倉庫屋頂鋪轆灰筒瓦,并設有百葉窗,既可以通風排氣,又避免陽光直射。屋頂結構為三角鋼屋架結構,三角鋼屋架是清末民初引入嶺南地區后在廣州地區廣泛應用的一種結構類型,包括芬式、豪式及鋼桁架等形式,早期主要使用在一些大跨度工業建筑中,外國洋行在廣州珠江后航道兩側建立的鋼結構倉庫建筑幾乎全部采用了三角形鋼屋架。渣甸倉即為嶺南早期大跨度鋼屋架結構的典型代表。